有一位長沙市的媽媽,家里大事小情都必須聽她的,她的老公也沒有說話余地,她的兒子則徹底不許說話,她自己則儼然成了一個太上皇。這樣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不只成績落后,也無法與教師和同學共處,最終只好停學回家。
強制性的家長對于孩子過高的要求,期望操控孩子的全部,往往只會適得其反。這種家庭教育會培育出兩種類型的孩子,一種是逆來順受、低眉順眼的“窩囊廢”,另一種就是桀驁不馴的“叛變型”孩子。
還有一種家庭教育形式看起來要溫和得多,一些父母在“愛”的名義下包攬孩子的全部,把孩子的大事、小事都做了,結果導致孩子永久長不大,走不遠。“包攬教育”使家長往往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把孩子的心都操完了,衣食住行、學習日子、甚至書包、文具盒都要幫孩子收好……家長成了孩子的全職“大秘”。從前有一位家長說,她每天都要彎下腰把孩子鞋帶系好,再讓孩子出門。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一年級了,她仍是堅持彎著腰把孩子鞋帶系好。這位媽媽從前試著讓孩子系過兩次鞋帶子,但孩子一次系了個死疙瘩,一次系得松松垮垮,所以她認為孩子自理能力不行,有必要讓她親自為孩子系鞋帶才放心。
這種包攬全部的對孩子所謂的愛,和棍棒教育出秀才對孩子的損傷同樣大,甚至包攬全部的“愛”帶給孩子的損傷更大。
由于有暴力傾向的家庭,孩子挨打、挨罵后很生氣、甚至很仇恨家長,孩子期望早一天脫離這個沒有溫情的家庭。這首先是一種獨立精神,需求練就獨立生存的身手,這種孩子在未來起碼能夠養活自己,不會成為“啃老族”。家庭教育培訓哪家好
但假如孩子在包攬全部的環境里成長,孩子可能永久長不大、走不遠。考上了大學卻吃不慣學校食堂的飲食,住不慣學生宿舍的凹凸鋪,作業之后,鉆不慣那個地下室,和同學共處、和教師共處、和搭檔共處都十分困難,有朝一日遇到一點費事就會打道回府。剛回來的時候他還可能東奔西跑的找一下作業,但是幾次受阻后他就會待在家里,成為了傳說中的“啃老族”。
“啃老族”是怎么誕生的?“啃老族”就是家長用“愛”的雙手,一點一點的勤勞培育出來的,要想不培育“啃老族”,尤其是不要讓一代人、兩代人都一起來啃你,那么從現在就要行動,學會是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不能包攬全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