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18 14:41:26 已幫助:112人 來源:鄭州奧德曼夏令營
近年來,為孩子報名夏令營活動已經成為了家長的首選,夏令營除了可以讓孩子接收一些課外知識,還可以改善孩子的習慣,讓孩子變優秀,那么夏令營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文為大家做詳細的內容介紹。
這對學員進行營地教育是一個關鍵。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子女是老師的影子,道理就在這里,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內容。當然除了老師之外也包括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家長、保姆等。
在夏令營中的一些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衛生習慣,禮貌習慣等,老師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老師在與孩子出行時要自覺遵守,講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
老師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
不要認為老師說的都是權威的話、是不可以改變的。老師也是有缺點的、也有講錯話的時候。
老師對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實處,老師的角色更應該是知心的、可以傾訴的朋友。老師不是完人,說錯話、做錯事要勇于承認,孩子的觀點如果正確,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這點說起容易,但是做起來難。老師尊重孩子的語言:“對不起,是老師錯了。”“老師要向你學習。”“你比老師做得還好!”等。
老師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表揚、鼓勵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還可以用微笑、點頭、臉上的表情等,對某一個行為的表現表示贊同,這都是一種肯定、都是一種表揚。老師之間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觀念要一致、目標要一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老師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老師要多講規則的用處,讓孩子了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人們更好地生活。老師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后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明確、統一、靈活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從而在社會中獲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
有限選擇的方法對孩子的規則培養非常有效,如果想讓孩子不在房間里跑來跑去,就應該讓孩子選擇現在是看書還是畫畫,而不是“現在我們來做什么?”漫無邊際的選擇會把幼兒推到無法控制的規則之外。把幼兒必須要做到的事定為規則,在這個范圍內給孩子幾個可選擇的方向,這樣不論孩子選擇什么,他的行為都在規則之中,從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規則。
適當采用自然懲罰法
規則意識的形成有時還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使幼兒從他律到自律。適當地讓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懲罰,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還要與說理引導相結合,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變得懂事起來。
如孩子的課堂常規不好,在課上坐不住,不注意聽講,老師可以配合主教練,讓孩子每天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靜靜地坐10分鐘,練習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這一天的課堂常規表現。然后老師和孩子交流,及時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課時就要這樣集中注意力聽講。家長可配以《科學家小故事》的講解,引導孩子學習科學家們小時候是怎樣專心學習的。
培養執行規則的技能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如有時“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不得要領。那么,老師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尋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上一篇:夏令營能給孩子帶來什么變化
下一篇:空乘專業藝考該怎樣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