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創作中如何剖析自己
發布時間:2020-06-28 16:39:24 已幫助:244人 來源:西安品思國際藝術教育
好的作品集主題要從自己身上找,重視學生自己的經歷、興趣點能在作品集中合理展現,有很多同學不理解:為什么我申請藝術院校,需要“剖析”自己呢?小編為大家找來了詳細的內容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找來的作品集創作中如何剖析自己的方法介紹,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藝術留學作品集相關的知識可以繼續關注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后續文章更新。
首先要解決一個前提,向招生官展示的自己需不需要優化,答案是必然的。作品集不僅僅是個人專業能力的專業,更是讓招生官了解你的個性、潛力、思維、知識儲備、認知視角等等的集合。
既然作品集是個人的承載體,那么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一面無可厚非,之所以大家會認為“優化”和“真實”不能并存,根本原因就是大家被大類留學中的“背景優化"的定義給誤導了。
雖說在藝術留學中背景優化/背景提升也非常重要,但是作品集和文書材料需要承載的功能和邏輯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強調作品集制作在藝術留學中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同學會忽視文書材料的目的和作用,其實文書材料才是的“包裝”和提升自己的關鍵。
首先相較于視覺化的申請材料,文書材料展示的是我們除專業能力之外的綜合實力,通過申請者曾參加過的一系列實習項目、競賽、社會活動、實踐、科研、訪學、推薦信等方式發映出來的。
其目的是展示同學們在申請專業領域的特別之處,以及自己獨特的優勢,簡單來說,是從更多維的角度去展示自己,是一個較為軟性的內容審核;
但是作品集的話,更加強調沒有可參考標準的“創意性”和通過作品體現出的專業度。技術是基礎,表達才是重點,在藝術的作品集創作中通過觀察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從而做出一個能夠表達個人的作品,這樣的作品集才是具有根本優勢的。
2.自我剖析的優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有不同的愛好、生長環境、感知能力、表達方式,正因為各種客觀因素造成了不一樣的自己。以自己為素材,挖掘最真實的情緒就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也等于你的作品中最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當然有情緒驅動也需要有理論支撐,專業能力是實現想法的基礎,如何在創作過程中通過搜集靈感、調研、發散、表達,建立完整的邏輯去支撐個人觀點,以達到與觀者的共鳴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習的地方。接下來我們就通過案例,具體分析幾個方法:
a.主題的選擇
我們從真實的市場上來看,無論是服裝、平面、建筑這些領域真正落地的產品,同質化現象都很嚴重。其根本原因,這些創作者的目的是為了迎合市場和受眾,有了基于商業模式下的條條框框。
而我們同學們如果想要打破同質化,在創作之初就需要跳脫出外界的干擾,敢于直視內心。哪怕你的一些想法可能有些異類、有些不那么“正面”,但是藝術的創作本就是自由的,人的本性也是多元的;如果你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你認為的河流是靜止的,那么在你的作品中就可以這樣表達,藝術沒有對錯,敢于質疑、敢于探索就是作品集創作中最可貴的本能,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實的想法,而非為了獨特而獨特。
b.調研的深入
不夸張的說,自我剖析可以說是制作作品集調研方式中最簡單也最有效的一種方式。選擇自己真實有感觸的主題之后,如何明確創作的個人方向與動機,如何把私人的情感延伸為更有深度的創作主題,就需要通過調研搭建作品的根基。
主題的選擇是先讓我們聚焦到一件小事,調研就是深挖事件本身,探尋其內在邏輯。例如你喜歡吃甜食,那么為什么喜歡?喜歡甜食的人有什么共性?甜食能帶來哪些情緒上的共鳴?從而引發出對一個群體、一個社會現象的探討。
或許很多同學會認為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自己的觀點也不夠獨特,但其實個人的觀點不等同于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看法,甚至可以是大家有共識的一個事件,雖然主題大同小異,但是每個人的情感加工是不一樣的,能夠收獲的共鳴和發散角度當然也會有所不同。
c.實驗性的嘗試
我們觀察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時會發現,無論是藝術或設計類的基礎技法課程通常都會集中在年,之后,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基于有完善設備的工作室課程以及培養設計思維的研討會等。
這種課程模式的制定,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個人創作力。設計風格和個人藝術語言從來不是教導出來的,而是通過個人在實踐中逐漸明確方向,通過不斷實驗和充實更多的技法而逐漸形成的。
所以說,剖析自我并不是一次靈感的閃現或者天賦異稟的能力,而是一個持續積累不斷挖掘的過程。一個項目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向招生官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閃光的思考或是最終的視覺效果。
而是你用個人能力搭建的完整的設計流程:如何通過批判性的思維去找到獨特的角度、綜合了哪些創作技法去達到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如何推導出自己的設計流程,你傾盡全力對你的想法進行了表達,那么這樣的作品一定是最藝術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