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教育花樣越來越多,名目越多,仿佛通過技巧訓練、能力培養、知識灌輸就一定可以收獲一枚“優秀”的孩子。然而,技巧越多、選擇越豐,你卻越來越焦慮:孩子不聽話、發脾氣、膽小怕生、討厭學習,問題頻頻。
當我們長大甚至做了父母,可能依舊做不好情緒管理、做事情欠缺勇氣、容易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缺乏耐心……實際上,這一系列問題是「自我」出了問題。很多家長忽略了孩子自我意識和人格的發展需要,甚至復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錯誤教育方式。
我們特別邀請了心理學家羅靜來撥開種種育兒問題的迷霧,和大家一起探尋成長與教育的本質。
適合對象:
1.搞不定“熊”孩子或和孩子交流不“通暢”的父母;
2.從事教育領域,經常和娃打交道的一線人員;
3.對兒童心理發展學感興趣卻不知如何入門的人員;
4.想要升級教育理念的父母;
5.想要升級自我認知的人;
6.童年心靈受傷期望療愈的人。
學習目標:
1.了解孩子自我發展的心理科學認知,更新理念,戒除教育焦慮;
2.掌握引導孩子自控、自尊、自立、自信等實操技巧;
3.幫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構建一生心理能量的基礎;
4.跳出原生家庭的處理方式,避免復制錯誤教育方式。
1.被中國父母忽略的一課
我們總是過度關注孩子的知識積累與能力培養,卻鮮有父母關注到孩子內在的自我成長,這才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堅實基礎。
2.孩子所有外在表現都受“自我”影響
孩子自我系統的失調會影響他的外在表現,比如自卑、脾氣差、情商低、缺乏溝通能力等,可能都是“自我”出了問題。
3.對父母自身狀態的折射
育兒中的焦慮,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父母自己出了問題,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修復并建立自我系統,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