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外向的人表達能力好,而內向的人表達能力則相對比較差。其實這種觀念并不完全正確。表達能力的高低,跟性格沒關系,跟我們如何說卻有很大關系。這是一種能力,只要懂得練習就能掌握。
那如何評判一個人表達能力的高低呢?有三個標準:1.表達內容2.表達方式3.表達技巧
這三方面,是按照表達順序來運用的說話能力。也就是說,先想好表達內容,然后選擇表達方式,最后再運用表達技巧,來完成我們整個表達流程。接下來,我就圍繞三個方面闡述,說一說如何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
我們跟別人說話,無論是閑談聊天還是演講匯報,其背后都需要有內容支撐。而這個內容,當然就是由我們的學識、觀念、見聞等所組成的談資。但無論你說什么話,我們一般都可以將說話的這些內容分為兩種范疇:觀點和事實。觀點,指的就是我們對事物存在的看法,評價和理解。如“我喜歡上了一個人”,“我討厭吃雪糕”等等;事實,當然指的就是這個世界客觀存在的、真實發生的事情。如“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中國的首都是北京”,“我今天穿的是襯衣牛仔褲”等等。
無論是觀點還是事實,這兩者都組成了我們表達的內容。而的表達,一定是由這兩者構成的。我們不能只說觀點,或者只是闡述事實。觀點和事實必須相互交織,相互襯托輔助。
可以說,無論是用事實闡明你的觀點,還是用觀點表明你的看法,這兩者都是針對表達目標,而提供相應細節的一種講述能力。換言之,你對細節的講述越有把握,你的表達能力就越是強。所以,你篩選什么樣的細節內容來輔助你的表達,決定你說的話是否更有分量。
例如你說“某某餐廳很便宜”,這是事實,但還不足夠,如果你給出細節“一個雞扒飯只要12元,還有例湯和甜品送”,這就很完整。再如,你跟別人表達“中國人民生活得非常幸福”,那輔以增強說服力的事實,你就要從各種事實當中,篩選出強而有力的細節來說明這個觀點。
有了觀點與事實這些內容做基礎,那么接下來,就是運用一些表達方式來順理我們的說話邏輯了。為了讓交流達到的效果,我們需要把表達的內容梳理成一條邏輯線,從而幫助聽眾更易理解我們的意思。
用《金字塔原理》里面的話來說,對受眾最容易理解的順序是:
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說白了就是中心思想先行,然后再附上論據。一級一級向下伸延,成為一個金字塔形狀的表達結構。例如:這套衣服穿在你身上非常好看(中心思想)。因為衣服剪裁修長,而你身材高挑,兩者搭配在一起會非常合襯(級支撐理由)。而且很多瘦人穿衣服,都是選擇合身的衣服,既不寬松,也不過于緊身,這樣穿起衣服來,整個人看起來會十分精神(第二級支撐理由)。當人顯得精神了,那就說明衣服適合,整體觀感也會非常好看的(第三級支撐理由)。看得出來不?這種表達,完全可以結合上面那個“事實與觀點”的表達內容,來說出我們想說的話。
什么是表達的技巧?就是對話語的一種調整和修飾。同一個意思,換一種說法,有時候不但能夠讓別人更容易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矛盾。你可以透過比喻、夸張、雙關、對比、借代等,都是用修辭的手法來調整和修飾表達,讓抽象難以理解的話語,變成形象、直觀、容易接受和明白。大家可以多學習寫作的修辭手法來提高這種表達技巧。
如果你懂得調整一下說法,對你的意思做出一點修飾,換成“還記得上次你陪我逛街是什么時候嗎?你一直都顧著玩游戲,你都有一個世紀沒認真陪過我了。”這就是夸張的運用,把“沒有陪伴”這個思想放大來說。
有時候沖突,不是因為你說什么話,而是因為你怎么說這話。所以當你在抱怨別人,或者拒絕別人的時候,表達技巧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你抱怨別人,也是在表達觀點,只是這個觀點是帶有你的不滿情緒。這時,你的抱怨包含這件事帶給你的感受就行了,千萬不要摻雜其他不相關的東西。否則“對事”很可能會演變成“對人”的攻擊。這里有一個表達模型可以運用,就是XYZ模型。X,就是描述給你帶來問題的具體行為;Y,就是這個行為所導致的后果Z,就是你從這個后果所產生的感受。
例如,你今天遲到三十分鐘,導致我們錯過了這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這讓我感到很不開心你知道嗎?你以前說答應我去西安旅游,但你一直都沒有旅行,接下來一年我都沒有時間去了,我真的很失望啊!
而這,就是提高表達能力的優勢之處。
更多有關口才資訊的信息請關注我們,在線老師會免費提供試聽學習資料,在線預約可享受課程優惠,點擊進入【亮劍口才教育】網站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