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起床,睡了一天,沒去工作,然后對自己說,要自我接納。
本來決定了去健身房,但是忽然感覺好累,干脆賴在沙發上,抱著一袋薯片看電視,吃完了覺得很罪惡,忽然想起,要自我接納。
跟家人吵架了,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回頭想想,有什么好后悔的,誰讓他先惹我不高興的呢?我要接納自己,接納我的脾氣就是這樣的。
身邊的閨蜜一個個都戀愛結婚了,就自己還單著,抑制住內心的各種眼紅和對自己的批判,告訴自己,要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當然是好的,因為所有關系中,自我和諧最重要。但是當我們將“自我接納”當成一個不去改變、不想負責任的借口,它帶給我們的將不是自我和諧,而是自暴自棄。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ta對自己行為、能力或價值觀的感受、態度及評價。
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這樣總結自我接納的:
首先,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其次,自發、坦率、真實,他們能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自然而單純地表現自己。
很多人在談論自我接納的時候只講到部分,而忽略了第二部分,但是這第二部分恰巧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接納,是一種完整的看見,是對于真相各個層面的接受、了解與認同。
其實,在改變的最初,可能你覺的要改變的有很多,但當你換一種想法去想的時候,把所有的目標都分成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再改為一個一個小步驟的時候,每天需要做得到也就是那么一點點。
自我接納是一個人不斷成熟、對自己和世界有更加深刻了解的過程。接納不是讓你安于現狀、接受現實、自暴自棄,接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改變才能實現接納的意義。
如果你想接納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你就需要真正了解自我接納的正確步驟:
認清自己。我對自己真實的評價是什么?我都有哪些感受?我真的喜歡自己嗎?
我對現在的生活真的滿意嗎?如果我按照現在這樣的步調生活,一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我能讓自己滿意嗎?我會喜歡那時的自己嗎?
為了讓我更喜歡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我還有哪些可以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生命是不斷向前也可以走的更遠、飛得更高,這也是我們最需要的了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