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都在不斷追問和回答世界與人生的十萬個為什么。我們除了從一些答案收獲進步和喜悅,亦因一些人的答案導致退步與悲劇。這是一個更大的為什么。
建筑師趙善創源于對“什么是建筑”這個本業的思考,超越建筑領域,追問這個“更大的為什么”的本原:“問”與“答”本身,提出《筑建》——一種態度、方法、工具,以理解我們是如何理解世界的。他相信,通過《筑建》,可以推動更有效率的進步和避免不必要的退步。
本書分為“筑建”和“建筑的筑建”兩大部分。“筑建”部分是這個上層理解的總論,“建筑的筑建”部分是筑建的一個應用范例,從中可以看到這個理解亦能增進創作的效率。
內容概要:
通過觀察,人認識到客觀存在的世界的一部分對他來說,會產生一個現象。他認知到這現象有事與物、或有人,人會有感知和反應。他嘗試去理解或分享這個現象,他可能指出現象的內在特點、由現象聯想到其他事象、表示對現象的喜好和判斷現象的素質/新意,他在描述、解釋、評價現象,解讀。觀察自在之事象、產生現象、解讀這現象——這一架構就是筑建的公理,一個我們如何理解世界的理解,一個概括所有對世界的理解的基礎。
「筑建」是這個公理加入現象的參數和解讀的具體操作的一個框架:
基于上述公理,深化現象的基礎參數和解讀的操作,便是一個可應用于各種、各樣、各層次的現象和解讀的“先驗筑建”。本書的部分闡述了這些現象參數和解讀操作,并指出解讀上常見的操作錯誤。我們面對遇到的現象(如一個社會事件、一個藝術事象等),都可以按這個框架指引來建立這個現象的“筑建”,以全面了解這個現象、明晰自己的解讀行為,并能進而掌握和評價其他人對這個現象的各種解讀。
「筑建」,是一些共識領域(即一個現象集)的筑建:
觀察到有人在吃蘋果,希望描述這個現象與他人分享。描述一般會從場景開始,如現代生活中的休閑時刻、亞當夏娃的故事、醫生的健康忠告等。沒有這些場景,描述吃蘋果的行為不是弄得沒完沒了,就是不能作進一步深化理解。這些場景的描述,是意識或非意識地把現象進行領域性分類認知,如對應的社會生活、宗教、醫學健康等。文明社會中,現象的解讀,基本是某/某些共識領域下的解讀,因此建立各個主要共識領域的筑建,是瞰視具體現象解讀的切入點。本書除了簡介三個重要共識領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的“領域的筑建”外,亦概括了領域劃分本身的筑建——“主領筑建”,以了解我們是如何解讀出各種領域來的。
「建筑的筑建」示范一個領域的筑建的具體架構:
作為最上層的瞰視,建筑的筑建亦概括了所有建筑解讀(即各種建筑評論、出版、論文等)的類別。最后,以筑建總表簡約了整個建筑的筑建,是為一個理解建筑領域的實用工具表。
更多有關建造師資訊的信息請關注我們,在線老師會免費提供試聽學習資料,在線預約可享受課程優惠,點擊進入【百學教育】網站詳細了解。